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明潮涌 城市脉动

春风拂过黄海之滨,烟台高新区的街巷,处处跃动着文明的音符。

当家庭美育的种子在春日集市抽枝展叶,当荧光绿的“安全勋章”在学校门前熠熠生辉,当大学生志愿者的青春脚步叩响社区大门,一幅以美德为底色的文明画卷正在这座滨海新城次第铺展。

连日来,记者深入高新区多个文明实践场景采访时发现,从美育生态圈到校社联动网、从创新治理到青春赋能,高新区积极探索创新,推出新模式、奉行新理念,以多元实践谱写新时代美德教育“交响曲”,让文明成为城市肌理中最温暖的脉动。

种下文明的种子

家庭参与,编织全民美育生态圈

3月22日,高新区儿童文明实践广场上春光融融,一场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的家庭美育集市热闹开场。300余组家庭踊跃参与,以多元化文明实践活动助力青少年在春风中拔节成长。

“快来买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活动现场,最具人气的莫过于跳蚤市场。摊位上书籍、文具、玩具等琳琅满目,为了招揽顾客,各位“小老板”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推销起自己的商品。“这个娃娃可以便宜点吗?我想买两个。”“可以再赠送你一个棒棒糖,5元2个怎么样?”小顾客们则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认真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还有模有样地讨价还价,现场欢声笑语一片。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用过的书籍和玩具放在家里占地方,丢了可惜,正好碰到有跳蚤市场,就带着孩子报名了。”家长刘女士说,参加这项活动主要是为了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家长挣钱的辛苦,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绿色循环的生活理念。

放眼整个广场,处处是生动的文明画面:助残爱心义卖区里,由“如康家园”爱心妈妈李晓珊带领智力障碍青年制作的手工艺品格外吸睛,传递着特殊群体的创业力量;运动场上,拔河比赛的呐喊声与跳绳游戏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在竞技中感悟团队精神;OKAY YA童声合唱团的天籁之音与少儿模特的自信步伐相映成趣,传统文化与现代美育在此交融碰撞;国学经典读书会上,琅琅书声与春日鸟啼和鸣,亲子志愿服务的温馨画面与交通安全宣传的趣味互动交织,构建出立体化的美德教育场景。

“活动既促进了亲子关系,又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很好的锻炼。”高新区户外家长学校负责人张雨坻说,接下来,户外家长学校将依托儿童文明实践广场的资源优势,持续策划、引入各类亲子活动,让家庭成为滋养文明种子的沃土。

春日暖阳下,这场美育与文明的约会,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体验中收获成长,更以家庭为纽带,编织起了高新区全民美育的生态网络,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鲜活动能。

交警快闪进校园

让安全成为最美的“文明勋章”

连日来,一场场交通安全宣传快闪活动在高新区中小学门口上演,掀起交通文明新风尚。

下午4点,放学时段的崇文小学门口,身着荧光绿制服的交警突然从人群中现身,伴随“同学,你的安全值得奖励!”的欢快口号,迅速展开佩戴头盔奖励行动。民警手持装有“交通标志铅笔”和“小警察钥匙扣”的礼袋,为佩戴规范的学生送上安全小礼物,引得家长和学生阵阵欢呼。

活动精准卡位放学高峰时段,通过“闪现——互动——撤离”,在15分钟内完成宣传闭环。交警在发放奖励时同步拍摄短视频,用执法记录仪捕捉学生佩戴头盔的规范瞬间,即时投送至班级微信群进行表扬。“这种突击检查式的表扬,比常规教育更让人印象深刻。”活动现场,家长王女士举着手机全程记录。快闪活动结束后,获得“安全小卫士”称号的王同学说:“现在每天戴头盔就像系红领巾一样,是特别骄傲的文明勋章。”

文明交通不仅是文明城市的重要体现,更是平安的重要保障。“快闪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长效管理的创新起点。我们推行‘不打招呼’的快闪抽查,并通过随机性的奖励机制,持续强化学生戴头盔意识,激发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和荣誉感。”烟台交警支队第五大队副中队长李衍晓介绍,活动将覆盖高新区7所中小学,目前崇文小学、第二实验小学两所试点学校周边头盔佩戴率显著提升。

“交通安全教育需要打破说教模式,让守护生命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互动。”高新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将执法管理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让安全守护变成街头巷尾的惊喜互动,正推动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整个家庭”的良性循环,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安全生态提供了长效支点。

校社联动结硕果

为社区美好生活注入青春动能

3月28日下午4点10分,高新区博源名都小区物业服务中心会议室,距小河狸课堂开讲还有20分钟,72岁的张兰香就带着8岁的小孙女来到了上课地点。

这个由会议室改造的临时“教室”,现在成了小区孩子们课后最喜欢的打卡场所。教室百叶窗下,几个白色泡沫箱整齐摆放,孩子们一周前种植的黄豆开始破土发芽,吐露着丝丝绿意。不一会儿,来上课的13名孩子聚齐了,由烟台职业学院大一、大二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开始授课。

“春天来了,草丛里开满了蒲公英花,现在我就带大家来认识蒲公英……”课堂上,志愿者为孩子们科普蒲公英的植株特性和种植要点,随后发放土和种子,和孩子们一起种下蒲公英。在手工制作环节,小小教室成了花的海洋,杏花、玉兰、连翘、二月兰……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巧妙搭配,将各类花材粘贴到镜框上。不一会儿,一个个精美的“春日限定版”花环镜框便制作完成。

“这是我第一次种蒲公英,感觉很有趣!我非常喜欢小河狸课堂,来这里上课已经7次了,不仅能学到很多新东西,还能认识新朋友。”9岁的任君琦小朋友说。在张兰香看来,小河狸课堂为家长们解决了实际问题。“孩子妈妈5点多钟下班,而孩子每天4点就放学了,这中间1个多小时时间,我就把孩子送到小区课堂。志愿者不仅教知识,还辅导孩子们写作业,这可为我们家长省了不少心!”张兰香说。

“小河狸课堂从去年11月启动,每周周三、周五下午四点半开课,目前在博源名都小区和天泰学府壹号小区开展,成了固定节目。”马山街道滨河社区党总支书记赵锦介绍,社区以“睦邻和里”党建品牌为引领,联合“双报到”单位烟台职业学院形成合力,打造“小河狸”知行儿童课堂志愿服务品牌。课堂以“授课+研学”的形式,推出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的实践活动,促进辖区少年儿童全方位发展。

眼下,不仅是滨河社区,在马山街道多个社区,大学生文明志愿服务正在落地生根。例如,海天社区与烟台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合作,共同创建“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大学生社区实践基地”,在课后托管、技能培训、健康科普等领域深化联动。海岸社区牵手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开启“海燕启航——‘胶东红帆’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区马山街道发挥辖区驻烟高校聚集优势,探索校地联动、校社联动新模式,吸纳高校力量,持续孵化惠民志愿服务品牌,为社区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书写出一幕幕动人的文明篇章。

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郭健 韩凤萍 宋先媛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王宏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