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夜读丨尽兴去爱,也认真告别

随着渐渐长大,“离别”这个词,不可避免地向我们袭来。

如果我们人生中第一场重要的告别,就是和我们的至爱至亲之人,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道爱、道别?

一位高校教授,带着这样的思考,成为了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疗的一名志愿者。她选择在这里,照护疾病终末期患者,也学习告别这门人生的必修课——

《实习告别》

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疗志愿者 林城昀

有那么几年,大鹏一边照顾常年患有慢性疾病的妈妈,一边照顾得了癌症的妻子,一边照顾即将高考的儿子。

在又一次将妈妈送进ICU后,妈妈再也没有从抢救室里活着出来。那一刻,他从满心期待到五雷轰顶。没能好好与妈妈告别,成为他无法释怀的遗憾。

面对癌症晚期的妻子,他说,我一定不能像告别我的妈妈那样慌乱,我一定不能让你那样仓促离去,如果不得不面对死亡,我一定好好地与你告别……

告别妈妈,成了他迫不得已下的一次不成功的实习,而这用遗憾与不得已换来的实习,却也帮他学会了如何与妻子将最后这段无奈的时光过得幸福。

在妻子最后的日子里,她已无力咀嚼,却不想插管进食,他就把食物嚼烂,一口一口喂她。他为她办理了居家疗护服务,她想见的家人、朋友可以随时见到,医护人员定期上门照护。

妻子一辈子爱美,他收集照片,跟她一起商量,“你想穿哪件衣服?我给你下单,把你打扮得美美的”。癌细胞已经侵占到大脑,她最后的岁月里时常发生癫痫与失忆。她最后一次清醒时,喊了一声爱人的名字,对他说:你给我选的那条紫色裙子,很美。

在她生命最后的那段时间,大鹏始终尊重妻子的选择,所有的事情都按照她的心意去满足。他虽有送别至爱的痛苦和不舍,但也心有慰藉——他有认真与妻子道别,这一切已是圆满。

如意在外地工作,非常忙碌,奶奶去世时,她不在身边,没能见到奶奶最后一面。

如意一边流泪,一边思念。小时候的如意,父母在外地工作,奶奶带她长大,对她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即使假期里,也要规定清楚每天读多少页书。后来,如意读了大学,每次通话时,奶奶还过问她对重要著作的掌握情况。

奶奶的严厉总是让她心生畏惧,她已经很久没与奶奶亲近过。最后一次回奶奶家,离别的时候,奶奶说了句:常回来看看我吧,我都九十岁了,还能见几面呢?

如意转过身,破天荒地第一次抱了奶奶,那是长大后再也没有过的拥抱,她早就忘了小时候做了噩梦,是奶奶把她抱在怀里。

她还不知道那是最后的拥抱,而她也因为最后这次见面时拥抱过奶奶,在得知奶奶永远地离开她之后,少了很多遗憾——她错过了很多次对奶奶表达爱的机会,幸好抓住了最后一次,那份拥抱带来的温暖虽然微弱,却一直在她心底不灭

所有治疗方案都用遍了,但还是没有办法阻止死亡的到来,小丽始终认为,自己年纪轻轻地这个病都怪妈妈。她不肯和妈妈说一句话。

看到小丽强忍痛苦,妈妈焦急万分,辗转向擅长照护终末期患者的缓和医学科医生求助。医生说,医学可以缓解她的痛苦,但尊重生命本身包括尊重患者自己的想法,您可以先问问她此刻想不想来医院,问问她还有什么心愿和想法。

得到医生的指导,妈妈问小丽,你想去医院吗?你有想和妈妈说的话吗?小丽始终一言不发。妈妈又问,小丽,你想见见谁吗?这一次,小丽说,我想见见我的老师。

那是小丽非常信任的一位老师。她很快赶来了小丽的床前,轻轻抚摸着小丽的头,笃定地跟她说,我们大家都爱你。小丽安静地去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妈妈来说是残酷的经历,尽管女儿最终也未与自己和解,但看到女儿最后的心愿得以实现,她心里多了很多欣慰。

实习告别,是懂得有花开就有花谢,人有生老病死,缘分有聚有散,都是自然的规律。

实习告别,是在她凋谢、飞走、离世之前,没有错过了解她,倾听她,尊重她,爱她,和说爱她。

实习告别,是学会在盛放时、活着时、相聚时,在每个当下,及时道爱,及时拥抱,珍惜过我们在一起时的每一秒。

文丨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相关故事为真人经历改编,细节已做处理

图丨视觉中国

《夜读》对话缓和医疗志愿者

1.为什么想到要去当一位缓和医疗的志愿者?

我的一位医生朋友对我说,她经历了医护团队无论用多先进的设施、多努力抢救都救不回患者的情况,这让她很痛苦,也让她惊觉:医学在不断进步,但医学目前也依旧存在局限,她很想知道如何帮助那些原发疾病已无法治愈了的人们。

听她说完,我想到如果我们到了那一天,已失去行动能力,转不了身,说不了话,会希望家人、医护,如何对待自己呢?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不应只停留在我们的期待里,是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我想当一名志愿者,更多人关注,更多人参与,才能创造出这个明天。

2.这段志愿经历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每次我走出医院时,我觉得刚刚那几个小时有几百年那么久,我抬头能见到金色的太阳,都想多看几眼,与身边的人聊天,都舍不得错过他们说的每个字。志愿经历让我意识到,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事物,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难能可贵的幸福。

3.你对于生死的认知有什么变化吗?

我之前与父母存在一些心结,这段经历,让我愿意去思考,该如何面对给予了我生命的父母,也让我愿意去尝试,如何去解决和父母之间的问题。虽然这个过程很难,但就像坚冰有了开裂的洞口,慢慢就都会被温暖融化。

4.你觉得人该如何面对身边人的离去?

想说的爱及时说,想道的歉及时道,亲人有什么心愿,尽快帮他去实现。亲人离世,我们一定会痛苦,但如果做到了这些,这痛苦中能少些遗憾。我认为,如何面对死亡,本身其实是如何尊重自身、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5.在你看来,什么才是“过好这一生”?

积极地去活,热情地去爱,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这一生是由一个一个正在进行的此刻、当下构成的,过好每一刻,就是在过好这一生。

分离无可避免

唯愿把想说的话及时说出口

去尽兴地爱,也认真地道别

监制丨王元

主编丨马文佳

编辑丨李娟 李柯谕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王鹤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