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8:1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曾倩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会治理,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早在2004年,邓州市委就对基层社会治理开始实践探索,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由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之后,“四议两公开”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并在全国推广。
先行先试、与时俱进、全国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讲道理、接地气,让基层民主深入人心,农村党建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日新月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议两公开”力促乡村振兴
4月21日,走进邓州市腰店镇,一个个雨伞厂、制伞工坊鳞次栉比,“雨伞小镇”正起势成势。
在黑龙社区,邓州市锐宇伞业有限公司内,员工们正有序作业,一把把精致的伞陆续组装完成。
“按件计算工资,俺一天能挣个百十来块钱,挣钱顾家两不误。”董晓娜因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以前没有出去务工,2022年锐宇伞业公司投产后,她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黑龙社区在引进锐宇伞业公司时曾遇到难题:“厂房问题怎么解决?”为了让企业早落地、早投产,社区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动49名党员,每名党员负责10到15户,挨家挨户说清发展规划、听取村民意见。
“公示贴在显眼的位置,群众都能看见。我们村集体经济上的事,超过5000元都得通过‘四议两公开’。”黑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俊杰说,通过商议表决,决定把社区闲置的旧办公楼租给锐宇伞业,并对愿意在企业就业的群众进行技能培训。
“公司投产后,吸纳黑龙社区及附近村庄妇女200余人就业,每人每月收入2500元左右。社区集体每年还可获得租金收入6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王俊杰介绍。
通过“四议两公开”,邓州市腰店镇发展起30多家雨伞厂,年产值近5亿元,带动附近2000多名村民就业。
“保障群众参与村里大小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家达到意见一致,好事办实、好事办好,才能把基层治理好。”邓州市腰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小东说。
唐河县桐河乡李司庄村曾面临发展的四大问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劳动力外流严重,农业种植结构不优,土地有效利用率较低。
经过广泛走访农户,征求意见,李司庄村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顺利解决了村集中流转土地建设大型供港蔬菜基地的问题,实现了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的有机统一。
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夯实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
“四议两公开”夯实基层基础
邓州市穰东镇穰西社区近年来积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加强党的领导、畅通参与渠道、激发参与积极性、提升议事协商实效,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先后获得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河南省首批省级基层党建示范村(社区)等荣誉称号。
“在农村,宅基地引发的矛盾纠纷较多。”邓州市龙堰乡刁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光辉说,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刁河村鼓励群众参与,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最终形成了村民建房规定,村民与网格长、四邻和村委会签订四方协议后再建房,这一方式有效减少了宅基地纠纷的发生。
腰店镇燕店社区是邓州唯一常住人口上万人的村(社区)级小集镇,有近一半的外来商户,有效联系这部分商户,是燕店社区管理的重点。燕店社区认真分析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决策流程,建立了党员联系户机制,并从外来商户中选出部分代表,确保外来商户能在集体决策中发声。
宅基地审批、土地流转、污水管道铺设、柏油路修建……目前,“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大事讲程序、小事讲理念、有事就商量”等理念,已成为邓州市全市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2019年10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展馆在邓州建成并投入运行。展馆集展览展示、理论宣传、学术研究、学习查阅、教育教学等五大功能于一体,截至目前,已接待省内外来访人员5.2万余人次,成为展示基层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实施道路‘户户通’时,家家户户都想先修到自家门前的道路,村里采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来决定,按照程序逐步实施,表决通过率达到了100%,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近日,提起“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运用,开封市杞县湖岗乡左洼村村民代表王金富连连称赞。
遇事必上会,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成为“一剂良药”,顺了干部群众的心气,理清了民主管理的脉络。
听民声、集民智、聚民力,“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让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工作的成色更足,进一步焕发了基层党建动员群众、引领发展的巨大张力,激活了基层组织凝聚人心、积聚力量的强大内力,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