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北一地拟取消老人免费乘公交:莫让“成本账”薄了“敬老情”

□李子慧 (湖南科技学院)

近日,河北一地拟取消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深入探究这一决策背后,当地财政紧张、补贴不到位,公交车运营亏损的状况是关键原因,但若以取消老年免费公交来“止损”,未免有失偏颇。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需要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领域进行资源分配,公交补贴自然受到影响。而公交行业本身具有公益属性,运营成本高、盈利难,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亏损便自然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取消老年免费公交看似是缓解运营压力的“速效药”,却忽略了这一政策背后所承载的社会价值。

免费公交政策是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是社会给予老年人的一份关怀与回馈。对于老年人来说,乘坐公交车是他们出行参与社会活动、丰富晚年生活的主要方式。取消免费政策,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出行成本,可能导致部分老年人减少外出,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感。

在公共资源分配的天平上,如何在保障老年群体福利和公交公司运营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地方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缓解公交公司的运营压力,确保老年免费公交政策能够长期稳定实施。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探索更加灵活多元的政策措施,例如推行分时段免费乘车、积分制等,依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补贴金额与方式。如此一来,既能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出行权益,又能有效控制运营成本。

不可否认,公交公司确实承受着较大的运营成本压力。但公交公司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或取消免费政策来维持运营,而是应当向内发力,提升自身运营管理水平。在运营管理层面,公交公司可以通过优化线路规划、科学安排车次,提高公交车辆的上座率,增加运营收入。在运营模式创新上,可引入社会资本,如在公交车内投放广告、与文旅部门合作开发特色旅游专线等,提升公交运营的市场化程度与盈利能力。

地方政府在面对“年度账单”的压力时,不应以牺牲老年人的权益为代价来解决公交亏损问题。莫让政府的“成本账”薄了社会的“敬老情”,而应在保障社会公共服务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和谐共生之处,想办法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该不失了社会温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