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07:04:00
董宇辉。 资料图
昨日上午,2024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古蔺郎酒庄园举行。柳青、刘醒龙、蔡崇达、陈集益、林那北、沈念等分别斩获长篇致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等十余个奖项,董宇辉获得传播贡献奖。
现 场
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颁出十余个奖项
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评奖过程中,广泛吸收了众多读者的意见,再经评委会专家的专业评审,最终,柳青佚著《在旷野里》获长篇致敬奖,刘醒龙《听漏》获长篇小说奖,蔡崇达《命运慢跑团》、陈集益《出燕郊》获中篇小说奖,林那北《春江水很暖》、沈念《寤生》获短篇小说奖,姜明《八千年的凝视》、吴志良《遇见》获散文奖,陈人杰《喜马拉雅》、薄暮《冶铁者》获诗歌奖,丁晓平《寻找蒋宗英》获非虚构作品奖,尹迪、吴岩、陈跃红《云身》获特殊文体奖(剧本),李琸(散文《我有一片戈壁》)、陈小手(短篇小说《夜神的礼物》)获新人奖,莉亚娜获翻译贡献奖,梁平获特别奖,董宇辉获传播贡献奖。
据了解,人民文学奖于1986年首次颁发,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学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其间因故暂停,2021年,人民文学奖正式重启,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郎酒集团联合主办,评选范围为该年度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刊发的优秀作品,以及该年度为《人民文学》中文版和外文版作出巨大贡献的作家与学者。人民文学奖重启后,已成功举办三届颁奖典礼,今年颁发的是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
《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徐则臣在致辞中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文学是金风,美酒是玉露,今天大家又相遇了。如同生长养藏的酿酒淬炼,文学创作也需要在时光中沉淀。我们既要有匠人般的专注,就像油纸伞匠人穷尽一生精研工艺,也要有融入时代洪流的勇气。每一天都是重要的一天,每一件事都是大事,因为文学诞生于每一件事,孕育于每一天。酿酒在于生长养藏,立足于每一个细节,变化在每时每刻。”
思 考
小说到底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
获奖作家发表了诚挚而热情的得奖感言,长篇小说奖得主刘醒龙感慨:“在极其个人与极其大众之间,最负盛名的《人民文学》,起着重要的引领与品鉴的作用。在这一点上,‘识途老马’不存在任何特权,‘小荷才露尖尖角’也不见得拥有天然优势。文章由我不由天,奖励由天不由我。”
中篇小说奖得主陈集益思考的是在这个时代,小说到底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发言中说:“小说与不同媒介和文体的较量肯定不是抢夺信息,而是对人的观照——谁观照到了具体的人,写出了人的悲苦、欢乐、崇高、卑劣,谁给了困境中的人一束光,谁给了卑微者以尊严,小说才有可能摆脱素材的束缚,比社会问题更丰富。”
短篇小说奖得主林那北很多重要作品都是由《人民文学》发表,她在感言中除了感谢《人民文学》杂志对自己的扶持,还坦诚地说,小说的主人公实现了她的某种生命向往。
特殊文体奖的得主之一陈跃红和特别奖得主梁平,都是著名的文学活动家,他们都分别创办有多种文学活动和文学奖项,这一次由颁奖者变为得奖者,感受到了文学之于每个人的魅力。
颁奖的前一天,恰逢散文奖得主姜明的生日,他坦言,这一定是他收到的最特别最值得纪念的生日礼物。诗歌奖得主陈人杰曾经是一位援藏工作者,现已正式调入西藏工作,他的长诗《喜马拉雅》气势恢宏,是一曲熔铸西藏百年变革史与当代援藏史的史诗。
两位新人奖得主李琸和陈小手,分享了他们的创作感悟,一致表示这次获得人民文学奖,既是对他们创作成果的鼓励,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亮 点
董宇辉:让更多人在文学的旷野相逢
据悉,2024年1月23日,《人民文学》杂志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在4小时内创下了2024年《人民文学》全年订阅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元的发行奇迹。2024年12月20日,《人民文学》杂志社再次联手“与辉同行”举办以“在文学的旷野里”为主题的文学直播活动,邀请作家与读者畅聊文学与热爱、文学与生活。“与辉同行”负责人董宇辉、时任《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著名作家莫言、梁晓声,以及四位来自各地的《人民文学》读者代表参加。在约两个小时活动中,累计700多万观众观看,最高在线人数27.8万人,2025年全年12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共售出2.9万套。两次直播活动创下了不俗的成绩,老牌文学杂志与直播间的联盟,让文学焕发出无尽的活力与生机。
颁奖典礼上,董宇辉在发来的视频答谢词中表示:“这份荣誉其实属于每一个用文字照亮时代的作家和我们用热爱去滋养文学的读者。我和《人民文学》并肩而行的缘分其实很早,始于2023年。后来,‘与辉同行’非常荣幸地参与了《人民文学》和读者的相聚,从年初‘文学寻亲’的初遇,到岁末和读者朋友们在直播间的重逢,我与施战军老师、蔡崇达老师、梁晓声老师和莫言老师见证了读者因为文字而重拾希望,作家因为共鸣而笔耕不辍的故事,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其实文学具有跨越时空的治愈能力和力量。在这个信息冗杂的时代,非常庆幸文学依然存在。在未来,‘与辉同行’也愿意继续以微薄之力,让更多人在文学的旷野上相逢。愿《人民文学》永远繁荣,愿我们作为读者也永远在场。”
授奖词
如同一个信使 尽情释放着文学的魅力
在文学的旷野里,董宇辉长于发现、敏于共情、精于表达,如同一个信使,尽情释放着文学的魅力与光华。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2024年1月23日、2024年12月20日,董宇辉以直播间为舞台,助力创刊七十五年的《人民文学》杂志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以“寻亲”之名,实现与广大读者的“双向奔赴”。这是传播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文学生命力的坚定守护。这也深刻证明,优质内容与创新形式的充分融合,一定能让文学在喧嚣时代持续奏响美妙的乐章。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