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0:04:00
来访时,97岁的叶连平正在卜陈村的一间平房里批改学生们的作业。他时而满意地点头,时而因作业中的错误叹息,作业本上满是他的批注。
叶连平1978年走上讲台,退休前是安徽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教师。2000年,已退休9年的他创办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义务为留守儿童等补习英语,至今已辅导过2000多名学生。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我收500块钱,我现在就是百万富翁了。我说,百万富翁又怎么样?我觉得不是我追求的。”
25年来,叶连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从未收过学生任何费用。他还经常为这些留守的孩子们提供食宿,拿出退休金为他们购买书籍、文具和作业本。
这位对孩子们慷慨大方的老人,自己的生活却节俭朴素。衣服破了缝补后继续穿,一个搪瓷杯用了几十年,至今仍住在30多年前盖的平房里,家中很难找到一件像样的家具。
2012年,叶连平同乌江镇政府、卜陈学校三方筹款成立和县乌江爱心助教协会暨叶连平奖学金,至今共为400多名学生发放奖学金40余万元。许多获得资助和奖励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将叶连平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
叶连平的事迹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他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墙上挂着社会各界送的锦旗。面对荣誉和表彰,叶连平说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
近年来,卜陈村越来越多的孩子到县城和镇上就学,“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学生逐年减少。叶连平也日渐年迈,听力视力下降明显,腿脚愈发不便。但他依然不改初心,坚守讲台。“我爱我的学生,他们就像是我的孩子。”叶连平表示,哪怕只剩一个学生他也要坚持下去。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年近百岁仍深耕三尺讲台的叶连平,如一束长明的烛光,照亮农村孩子未来的路。
4月9日,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连平课后整理桌椅。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批改学生作业。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走进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准备批改学生作业。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连平课后批改学生作业。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连平课后解答学生问题。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给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给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批改学生作业。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给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给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批改学生作业。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清晨,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吃早饭。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给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叶连平与前来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左)交流。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清晨,叶连平准备离开家前往“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写板书。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阅览室整理图书。叶连平自费为阅览室购买了很多图书。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批改学生作业。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4月9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给学生上课。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4月8日,叶连平在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备课。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