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智雕乡韵”小分队探访通山木雕:以青春之力守护非遗瑰宝

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助力传统技艺传承创新,近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智雕乡韵”非遗传承小分队走进湖北省通山县,拜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山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成希,通过实地调研、技艺学习与对话交流,探寻木雕艺术的千年匠心,为非遗保护注入青春力量。

通山木雕起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以精细的浮雕技艺、生动的民俗题材和浓郁的地域特色闻名。在成希的工作室,队员们被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震撼——花鸟虫鱼跃然木上,历史人物衣袂翩跹,传统纹样寓意深远。成希介绍道:“通山木雕讲究‘三分雕,七分悟’,既要手上功夫,更要心中有文化。”他现场演示了选材、打坯、修光等工序,队员们纷纷上手体验,感受刀锋在木质上流转的力道与温度。

对话传承人:守正创新中的时代使命。

谈及非遗传承的困境与突破,成希坦言:“传统手艺需要耐得住寂寞,但也不能固步自封。”近年来,他尝试将木雕与现代家居设计、文创产品结合,并走进校园开展公益教学。小分队成员结合专业优势,提出通过数字化建模、短视频传播等方式扩大木雕影响力,成希对此高度认可:“年轻人有新视角,非遗传承需要这样的跨界碰撞。”

青春行动:非遗保护中的高校担当。

“智雕乡韵”小分队队长邓同学表示:“这次走访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不仅是‘老手艺’,更是活态的文化基因。我们将把通山木雕的技艺与故事带回校园,通过展览、课程设计和新媒体传播,让更多同龄人关注非遗。”

从深山作坊到现代课堂,通山木雕的传承之路正因多方合力而越走越宽。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子以脚步丈量非遗,以行动诠释担当,展现了青年群体在文化保护中的独特价值。未来,期待更多“新力量”加入,让千年技艺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钱泓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