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宜丰县桥西乡:“四维”宣讲聚民心 “乡音”传理接地气

“以前觉得政策像天边的云,现在通过乡里的宣讲,发现都是地头的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桥西乡村民李大爷道出感慨。

春风化雨润沃土,理论宣讲暖民心。近年来,桥西乡紧扣“谁来讲”“在哪讲”“怎么讲”“讲什么”四个维度,通过依托田间实践传递党的声音,创新打造“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基层宣讲体系,让理论宣讲既“通天线”又“接地线”,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多元队伍齐发力,宣讲矩阵有厚度

构建“干部带头讲理论、业务骨干讲政策、产业能人讲振兴、先进模范讲事迹”的多元宣讲矩阵,整合乡村干部、党员志愿者、致富带头人等113人,组建17支宣讲队伍。坚持专业性与群众性结合,既发挥乡村干部、业务骨干“正规军”作用,又激活“江西好人”李春林、抗洪英雄母亲等“游击队”的草根力量,从身边人、微小事入手,形成“人人都是宣讲员”的生动局面。

阵地延伸到家门,理论传播有温度

践行“群众在哪里,讲堂就办到哪里”的理念,构建“主阵地+微课堂”立体网络。依托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将宣讲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红色物业等特色微阵地,推动理论宣讲从“固定讲台”向“流动课堂”转变,实现理论宣讲与群众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让理论传播既有高度更显温度。

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宣讲30余场次,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

乡音俚语化春雨,宣讲方式有鲜度

探索“理论翻译”模式,实施“三讲三变”宣讲法,变“普通话”为“家乡话”,让政策宣讲飘乡音;变“书面语”为“家常话”,使理论阐释显温情;变“大主题”为“小故事”,用百姓视角讲政策。把“高大上”的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乡音,把文件送入“门槛”,把政策讲入“心坎”,真正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

定制套餐解民忧,宣讲内容有精度

针对补贴申领、养老医保等群众关切问题,定制“政策解读+案例分析”服务套餐;唱响乡风正气歌,挖掘本地“好人好事”“家风家训”等典型事例,以榜样力量涵养文明乡风;铺就振兴双轨路,创新“政策甘霖+技能活水”融合宣讲模式,在解读惠农政策的同时开展实用技术指导,实现思想引领与实践赋能同频共振。 (罗钰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