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54:00
素有“树上蔬菜”、春菜界“爱马仕”美誉的太和香椿近日上市,以其独特的馥郁香气和鲜嫩口感,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时令春菜之一。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今年首批上市的本地香椿价格在每斤45元左右。
太和县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收购农户采摘的香椿
4月2日清晨,太和县沙颍河畔的沙河路与益民路交叉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太和县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大量收购村民新鲜采摘的香椿,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由于前段时间温度适宜,椿树发芽生长较快,今年太和香椿已于3月26日上市,较往年提前了3天。”合作社负责人张虎告诉记者,“刚上市时椿芽产量少,价格较高,每斤65元,现在已降至每斤45元。”
张虎同时担任太和县香椿产业协会会长。据他介绍,目前全县每天香椿产量约为8000斤。随着气温升高,太和香椿将大量上市,价格还将继续下降。预计4月10日左右,每斤价格将低于30元,届时日产量可达2万斤。
太和香椿不仅深受阜阳市场欢迎,还远销上海、北京、青岛、牡丹江等地。“目前订单不断,市场供不应求。山东德州的一位客商一次性就预订了1100斤椿芽。”张虎说。
小小香椿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鼓起了村民的钱包。“今年天气暖和,头茬椿芽上市早,卖出了好价钱。”太和县三堂镇赵寺村村民赵付永谈起今年的香椿收成,笑得合不拢嘴。“我种植了12亩红油椿,预计今年每亩收益可达1万元。”
太和香椿历史悠久,唐代曾作为贡品,清朝时被御封为“贡椿”,故又名“太和贡椿”。谷雨前的太和香椿品质尤为上乘,芽头鲜嫩,色泽油亮,肉质肥厚,清脆无渣。目前,太和香椿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太和县登记在册的香椿种植面积达3.9万亩,主要分布在沙颍河两岸,品种以黑油椿、红油椿和青油椿为主,年产香椿芽约410万斤,全产业链年产值约4亿元,已成为太和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太和县高度重视香椿产业发展,通过成立行业协会、出台扶持政策、加强宣传推广、开展技术培训、打造品牌形象、组织展览展销等一系列举措,推动香椿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当地积极探索香椿深加工之路,开发出香椿酱、香椿粉、香椿糕点、香椿精油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县已形成香椿苗木培育、片林种植、香椿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全媒体记者 张天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