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2:22:00
薯粒洗着“营养澡”,中药材基地药香弥漫,苹果花含苞待放……春回大地,在甘肃省庄浪县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科技的力量正为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庄浪县以科技赋能产业链为抓手,推动马铃薯、中药材、苹果三大产业提质增效。213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带去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马铃薯种植如何实现稳产高产?中药材品质怎样提升?苹果产业又如何借力数字技术?答案就藏在梯田沃野的创新实践中。
薯棚里的“科技魔术”
在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一座座智能温室如同银色波浪起伏在黄土塬上。掀开3号温室的帘幕,棚内马铃薯生长在基架上,一颗颗薯粒悬在空中,雪白的根系如瀑布般垂落。
“这是我们的‘雾培法'基地,一个温室产出近30万粒原原种薯粒,整个繁育中心一年产出4000万粒原原种薯粒。”科技特派员柳巧霞轻触温控开关,营养液瞬间化作细雾弥漫开来。
与此同时,在产业园实验室内,科技特派员万婷丽正在进行脱毒瓶苗的扩繁转接。从组培母液的调试配制、培养基筛选到防污试验、样品对比分析、脱毒苗株生长监测,这些步骤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以前采用的是老式的灭菌锅,采用人工灌装,再灭菌,一锅培养基需要4个小时。现在我们采用的是灭菌灌装一体机,它的速度快、容量大,而且污染率特别低。”万婷丽说。
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深度融合了物联网、自动控制、云计算等智慧农业设施,形成了“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推广体系,自主选育的“庄薯3号”被确定为全国主食化产业中的四大推广品种之一,“庄薯4号”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庄薯系列”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数据印证这场“薯业革命”:目前,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署繁育中心依托金黎平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国家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团平台和人才技术资源,攻克“雾培法”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中的基质、营养液配方改良关键技术2项,开展马铃薯高产高效、施肥水平、品种比较、栽培模式等各类试验15项,建立完善的马铃薯产业标准体系,联合发布马铃薯地方标准1项。全县种植马铃薯36.5万亩,鲜薯总产量可达54万吨,总产值5.8亿元,农民人均产业纯收入1000多元。
药香里的“品质突围”
在杨河乡张沟村5000亩中药材基地,晨露未晞的空气里浮动着微苦的药香。科技特派员李军俯身捏起新挖出的苗木,用指尖捻着白色的根茎,“这些苗木是本地培育的,长得不错,也没病害,成活率会很高!”他身后的梯田上,覆膜机隆隆驶过,群众在覆好膜的地块上紧锣密鼓地栽植药材。
杨河乡党委书记郑健龙穿行田间。“我们正在构建‘种加销’全产业链,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实施中药材晾晒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将实现中药材育苗、种植、收购、初加工、储藏和销售‘五位一体’的全链条发展。”他说。
张沟村的吴百平把记者带进他的“药材银行”——占地2800平方米的集收购、晾晒、烘干、储藏等功能于一体的初级加工车间,每排架子上晾晒着黄芪、党参等。“以前卖鲜药材像卖‘土疙瘩’,现在每年可加工中药材600吨,每年多赚12万元。”
在庄浪丹参科技创新园培育中心,一株株丹参种苗在培养基质中长势良好,正在等待移栽至室外的种苗驯化与保育基地。这里收集贮藏了全国31个省份的1000多种丹参核心种质资源,是甘肃省首个集种子、种苗、种植、初精加工和功能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丹参科技创新园。
科技特派员王春国带领团队在庄浪开展了南开大学“NK”系列高产、优质丹参新品种种植示范。“经过第三方检测,庄浪种植产出丹参的药材品质远超预期,丹参主要药效含量是中国药典要求含量的2倍以上。”王春国说。
据了解,庄浪丹参科技创新园年可培育丹参种苗2000多万株。全县种植丹参近万亩,可产丹参2000万斤,年种植收入将达5000万元、年加工销售收入将达8000多万元,解决全县3600多人就近就地就业,可创年劳务收入300多万元,提升了联农带农效益。
在科技特派员的推动下,目前,庄浪县种植中药材总面积达3.2万亩,年产中药材4.8万吨,产值约2.6亿元。今年庄浪县将新建南开丹参种苗驯化保育基地,扩建韩店关山马麝驯养繁殖基地,打造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7个,带动15个乡镇1600户群众种植中药材4.5万亩。
果园里的“数字交响”
四月的庄浪县朱店镇新王村,万亩苹果花含苞待放。2023年,一场倒春寒让新王村30%的苹果花受冻减产,合作社理事长王安全蹲在地头抹泪的场景,让科技特派员王选强至今难忘。“果树就是农民的命,要预防霜冻。”去年,这位果技专家主动请缨,带着省里拨付的2台防霜机攻关。
起初,村民对这台“大风扇”半信半疑。“老祖宗靠熏烟防霜几十年,这铁疙瘩能行?”当霜冻来临,防霜机轰鸣启动,强气流将逆温层暖空气压向地面,新王村的果园没有受到冻害。今年,新王村的果园里又安装了4台防霜机。
“通过果园里的高清摄像头,可以实时查看各区域果树的长势和状态,土壤温湿度传感器藏身树根处,可实现果园墒情、虫情、灾情的监测,可实现果树精细化种植、智慧化管理。”在朱店镇北面山万亩苹果产业园中,科技特派员孔祥世边说边打开电子大屏,苹果的生长情况一目了然。
通过科技赋能,大力提升了苹果科技含量和果品质量,庄浪县果园面积达65万亩,2024年苹果产量达到7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55亿元。
当启明星升起时,雪原公司果品综合加工产业园的选果车间里,传送带上的苹果按糖度、果径自动落入不同通道。一辆辆卡车满载着科技特派员与庄浪群众共同培育的“幸福果实”,穿过层层梯田驶向远方。车灯划破夜色,恰似科技星火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书写着“金蛋蛋”“药罐罐”“红果果”的富民传奇。
通讯员 赵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