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北洋舰队实力有多强(清朝末年北洋舰队实力如何)

一提到晚清政府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用腐败无能、军备落后、屡战屡败、丧权辱国等贬义词来形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内乱不断,外祸横行,深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政府却建立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九,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那么其实力究竟如何呢?

北洋舰队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旗舰为定远舰。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主力舰艇大多从当时世界海军强国英国和德国进口,因此军舰性能位居世界前列。主力舰艇包括铁甲舰:定远、镇远号,装甲巡洋舰:来选、经远号,穹甲巡洋舰:致远、靖远、济远号,岸防铁甲舰平远号,撞击巡洋舰:超勇、扬威号。其中定远、镇远铁甲舰堪称当时亚洲第一巨舰。

定远和镇远在西方又被称为萨克森改进型军舰,是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7000吨级的一等铁甲舰。满载排水量7670吨,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3台发电机(“镇远”为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65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5mm),305炮座装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

定远号装备有德国克虏伯305mm后膛炮4门(左舷右舷各一座双联装炮塔,水压动力,每门炮重31.5吨,25倍口径)。副炮为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2门(艏、艉各一门,每门炮重4.75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8门、57mm、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加上主炮总炮数为22门。这两艘主力铁甲舰的各项性能加上如此豪华的武器配备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位居前列,而当时中国的死敌日本更是做梦都无法拥有如此强大先进的军舰。

有了强大先进的军舰,必然要为之配备先进完备的军事基地。北洋舰队的主要基地为旅顺和威海卫,由于北洋舰队主要用于负责保卫京城,所以清政府不惜斥巨资大力加强两基地的建设,最终建成了号称亚洲第一军港的旅顺基地。

旅顺港各项基础设施非常完备,旅顺基地内建有大船坞,即旅顺大坞,整个船坞均用山东大块方石,用水泥砌成,其强度可以承受重炮的猛烈攻击。另外港内还建有修船各厂九座,南岸建有仓库4座,东岸仓库1座,用于储备船械备件。港坞四周设施用铁路连接,沿岸有大型起重机5座,在战时可以对受损的战舰进行快速维修。军舰另建有铁码头,供军舰上煤运械。另外在澳东兼有石码头,专供修理雷艇、蚊船。港内各生活设施也非常齐全,各处铺设自来水管,以供官兵工匠饮用。

作为北洋海军修理、保养基地的旅顺军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战时肯定会成为敌人重点进攻对象,为此旅顺基地特意加强防御武器的配备。沿海一侧依山地势,共筑造9座海岸炮台。共配置火炮58门,其中200mm口径以上9门。以后又陆续增建炮台4座,增添炮位23门。从1889年起,又环绕旅顺背后修筑陆路炮台,共计17座,炮位78门。在大连湾修筑海岸炮台5座,陆路炮台1座,炮位24门用来防御敌人的背后偷袭。在此期间,李鸿章对旅顺船坞工程进展缓慢非常不满,于1887年转包给法国人德威尼承建,建造进度大大加快,并于1890年11月9日竣工,从此亚洲第一军港旅顺基地正式建成。

威海卫基地建造较晚,于1887开始建造,但其设计建造比之前旅顺基地更加先进,所有配套的后勤设施如铁码头、船坞、海军医院、海军公所等应有尽有。其防御炮台也设计得更加合理先进,至1890年共建成威海北岸炮台3座,其中北山嘴、祭祀台炮台均为上下三层的大型炮台,防御能力极强,南岸炮台3座,刘公岛炮台6座,日岛炮台1座。

1891年其又在威海卫后路修建陆路炮台4座,整个威海卫炮台群,共配置大小炮位167门,各炮台建造极为坚固,并且所配火炮多为德国克虏伯制造的后膛巨炮,威力极大,德国克虏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德国军火武器设计能力一流的兵工厂,其所生产的巨炮更是以性能优异著称,此外在刘公岛和日岛上还分别建造了更加先进的地阱炮,这种地阱炮可以360度无死角射击,射程远、威力大,军舰一旦被其击中必受重创。各项设施完工后,威海卫庞大的海军基地体系就此建成。放眼亚洲乃至全球,能够建造如此庞大而又复杂军事基地的国家没有几个。

另外,北洋舰队非常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部都到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学习英国先进的海军理论及战术,舰队内一直有外国人担任军官协助舰长训练及指导北洋海军士兵。北洋舰队的军官多能流利地说出英语,内部指挥命令也是以英语发号。

清政府北洋舰队军舰规模、武器装备、海军基地、高级军官等都属世界前列,日军更是无法相比,但是甲午海战后却落个全军覆没的结局不禁令人扼腕,大多数清军将领和士兵都很勇敢顽强,但还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主要还是和当时国家体制有很大关系,清政府的集权专制已经不适合世界发展潮流,内部腐败奢华,民心不稳,上下不能团结一致抵抗外侮,所以中国要想富强,光靠先进的武器是不可能实现的,还需要从国家制度根源上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