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4 08:08:59
本次要赏析的是《齐物论》中的第六个寓言“吊诡”: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即‘畋’,打猎)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自以为)知之:君乎,牧(臣)乎,固(鄙)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矛盾的奇谈怪论)。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说的是:“梦里饮酒的人,天亮醒来后哭泣;梦里哭泣的人,天亮醒来后高兴着去打猎了。他做梦时,并不知道是做梦。梦里还会占卜问梦,醒来后才知道是梦。只有大觉悟后的人才知道人生如梦,而愚昧的人自以为清醒,好像什么都很清楚:当君主呵,管理人呵,实在是固执呵!孔丘和你都是在做梦,我说你们在做梦其实我也是在做梦。这些话,可说是奇谈怪论(吊诡)。万世之后能遇上大圣人,悟出它的道理,该是早晚都能遇到的事吧!”
这个故事是对梦和觉的问题进行的论述。庄子认为,梦和觉的关系是相对的、一体的:梦中有觉,觉中有梦;对其绝对化的看法,总认为自己是清醒(觉)的看法,是需要超越的。此处需要注意体会的是:庄子的态度是开放的;一方面指出孔丘和肩吾对问题的看法不清醒,像是都在做梦,另一方面又说也许我也是在做梦,而不以自己绝对正确自居。这种开放的心胸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